【广州】广州举行“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实践100年”现场研讨交流会

时间: 2023-05-26 18:09:43 来源: 南方+
【打印】 【字体:

  近日,广州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行“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实践100年”现场研讨交流会,在历史现场研讨交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导统战系统党员干部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历史与现实交织。一百年前,中共三大在此开启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一百年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中共三大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图片说明

  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在党的统一战线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作用。

  源正则流清,在广东省社科院教授黄振位看来,中共三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从孤军奋战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后来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源头活水。

  中共三大关于统一战线创新性的探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先河。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肖莉指出,回首百年,广东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后,在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先行先试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首部省级政治协商规程出台上,广东都走在全国前列。

  统一战线的建立充满探索与启示。中共三大召开后,广州逐步成为大革命时期农运、工运的中心,一批早期统一战线思想成果在广州形成。时至今日,中共三大历史成果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有着借鉴指导的时代价值。

  据悉,广州市委统战部专门制定《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宣讲活动、理论研究、主题宣传等多项活动,成功举办市各民主党派纪念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暨“五一口号”75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丰厚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营造凝心聚力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图片说明

  广州统一战线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宣讲活动、理论研究、主题宣传和主题教育,将充分发挥“广州同心大讲坛”以及各类学习培训班等平台载体作用,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中共三大与统一战线”专题辅导;联合民主党派加强中共三大统战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研究,邀请专家学者、智库力量广泛交流、深度研讨,力争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协调推动中共三大会址挂牌成为“新穗商”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增进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对中共三大的了解和认识,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深入了解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共同谱写新时代广州统一战线的崭新篇章。

   专家研讨精彩观点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 黄振位:

  中共三大建立了统一战线之“源”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共三大的一条主线,而且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它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方针,实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从孤军奋战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的历史性转变,决定在中国实行国民革命,迎接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百年来,革命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的历史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已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

  这一发展是一个“源”和“流”的关系,“源”就是中共三大确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流”就是发展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源和流共存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体之中,无源则无流,源正则流清。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 肖莉:

  创新是广东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主线

  中共“三大”关于统一战线创新性的探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先河。回首百年,广东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在广州,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广东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

  作为营救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省港大营救主阵地,1941年12月至1942年11月,广东各级党组织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转战粤港澳三地,组织营救滞留于香港沦陷后处于困境的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为新中国建设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赓续发展保留了重要的民族文化火种。

  作为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先行先试地,广东积极推动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率先在全国建立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暑期会议制度”。

  这里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首部省级政治协商规程出台地。2010年5月,广东省制定颁发《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规范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实现政治协商从制度建设到制度实践的重大跨越,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样板。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研究员 吴敏娜:

  春园“见证”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型与实践

  春园是统一战线政策酝酿、形成和初步实践的重要见证之地。在中共三大召开前后,广州新河浦路24号的春园曾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26号曾经是苏联政府政治顾问鲍罗廷等的居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两次重要会议——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都与春园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园是筹办中共三大会务工作和中共领导人商议制订与国民党合作相关事宜的重要场所,也是筹备国民党一大以及国共两党要人会谈的场所。

  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13个文件,确定了国共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而这些文件是马林、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张太雷、瞿秋白等在春园事先讨论、草拟好,之后在中共三大上表决通过的。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李源:

  统一战线实践经历“从无到有”过程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然而统战的思维并不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伴而生的,中共一大表示中国共产党“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二大则有了明显变化,表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里的“联合战线”显然是政党之间的党外联合。三大则进一步将联合对象确定为中国国民党,并决定以党内联合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实践上经历了“完全独立”到“党外联合”,再到“党内合作”的过程。

  中共三大确立的“党内合作”的统战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策略的运用,它并不影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进行长期奋斗,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把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工作中心后,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的结果。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冯颖红:

  中共三大深化了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中共三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确立了以“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国共合作,体现了丰富的统战思想和具体政策,强调应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深化了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在中共三大作出的“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以及国共合作后党的统战工作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统一战线规律性认识和启示:党必须掌握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本质;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统战工作方针;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帮助同盟者进步的统一战线政策原则。这些认识对今天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弥足珍贵。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崔珏:

  统一战线的建立充满探索与启示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专门讨论统一战线的党代会。会议将二大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原则和西湖会议提出的党内合作形式确定下来并付诸实践,开启了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先河,为促进全国范围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大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统一战线的建立充满探索性,对于应当坚持怎样的统一战线原则才能真正维护统一战线和推动革命发展,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至今是统一战线促进大团结大联合的基本原则。在增进政治共识,巩固扩大团结的同时,统一战线同样要增强斗争本领,善于斗争,才能维护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探索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的这段历史也雄辩地证明,能够真正领导统一战线的力量,才能造就革命的中心。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吴石坚:

  一批早期统一战线思想成果在广州形成

  中共三大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改组,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正式确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黄埔军校和农讲所两所学校,推动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广东革命政府很快统一广东,发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中共三大召开后,广州逐步成为大革命时期农运、工运的中心,毛泽东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周恩来认真总结军事斗争和统一战线的成果,刘少奇大力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周恩来选集》的第一篇《现实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刘少奇选集》的第一篇《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职工运动的方针》,都是在广州形成的,这也是统一战线的理论成果。因此,正是在广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最早的一批理论成果。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广东农垦》副主编 付伟:

  中共三大历史成果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一脉相承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中共三大的历史价值,可以聚焦领导权、党际监督、中国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挖掘。领导权是根本性问题,无论在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中,牢牢把握领导权,都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其次,党际监督必须以根本利益的高度一致和思想政治的高度共识为基础;此外,坚持中国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

  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 谭国戬:

  从中共三大到“五一口号”,百年统一战线蝶变成型

  今年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同时也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在中共百年统一战线的历史中,中共三大与五一口号都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节点,见证了百年统一战线从构思到成型的蝶变。在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中,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是关键词,统一战线的理论发展也应当围绕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而发生转变。

  对于多样性与一致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是统一战线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共三大,关于此问题的答案是求同存异,“五一口号”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平衡多样性与一致性关系,在工作中能够寻找最大的公约数,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现代,在涉及社会议题的时候,多党合作的制度必然会带有不同的意见建议,应该在多样性中追求一致性,以民主协商的形式,找出最大公约数,实现广泛的团结,以推动统一战线的百年健康发展。

  佛山城市职业学院(筹) 校长、教授 迟云平:

  统一战线实践经验启迪当下

  中共三大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思想,首开统一战线先河,为中共在以后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阶层建立统一战线积累了实践经验,对我们在新时代里,如何继承发展并运用好这项法宝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仍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统一战线无疑是应对国内外危机的一大制度优势,而坚持党的领导,则是统一战线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里,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更广泛、工作领域更宽广、工作内容更丰富,面临的形势也更为复杂,只有加强党员纯洁性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有可能把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