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瑶山,生机勃发。2023年以来,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不断传来发展佳音,古老的村寨正焕发出新活力。
群山环绕下的稻田满目金黄,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奏响瑶寨丰收曲;山水田园、民族歌舞、瑶绣瑶酒等文旅资源得到保护传承,瑶寨风情文旅格局已现雏形;万人欢庆、共度佳节,瑶族盘王节带动农特产品销售,打响了“粤西第一瑶寨”的名声……
在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当下,阳春市正从生态、农业、文旅、交通等方面全方位示范打造“粤西第一瑶寨”,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全力绘就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
古老瑶寨迎发展新机
穿过一条延伸在瑶山乡间的硬底道路,终于到达横垌瑶族村。放眼望去,瑶寨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之中,青山上生长着万亩竹林。
在横垌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开团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村里的历史文化陈列室参观。只见室内陈列着锅碗瓢盆、农具、牛角、民族服饰等物件。“这个螺角已有200余年历史,主要用于传递信息。”说着,赵开团吹响了螺角,悠扬而响亮的“呜呜”声持续传来。
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物件,无一不在述说着横垌瑶族村扎根阳春400余年的厚重历史。“‘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少数民族村则是‘难中之难’。”阳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打造“粤西第一瑶寨”,将带动当地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区域共同发展,有利于补齐阳春“百千万工程”的短板弱项,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阳春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也是粤西地区最早有土著瑶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约17900人,其中瑶族就有10292人,占比近六成;而在省认定的10条挂牌瑶族行政村中,仅有横垌瑶族村语言、民族风俗保留较好,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保留民族风俗和瑶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村寨。
横垌瑶族村位于永宁镇北部,距永宁镇中心15公里,下辖16条自然村。阳春市民族宗教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逐步打造集“瑶、医、养、农、红”为一体的独特瑶乡旅游线路,有利于发展文旅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开创少数民族聚居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为打造好“粤西第一瑶寨”,阳春市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邀请了专业团队,对横垌瑶族村进行规划设计,形成《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规划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包括村落设施提升、民居建筑改造、大团结广场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等;为巩固拓展少数民族聚居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阳春积极向省一级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万元,撬动市县镇配套资金1085万元用于永宁镇横垌瑶族村特色村寨建设;此外,积极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引入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共同参与瑶寨建设。同时,属地镇的特色村寨建设工程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提升项目等也在稳步推进。
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一河两岸”美景。阳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特色节庆聚八方人气
手执牛角,鼓声不断,瑶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唱响瑶山幸福歌,喜迎八方宾客……2023年11月12日,阳春市第二届瑶族盘王节暨丰收节活动在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举行,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述说丰收喜悦。
本次活动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组织开展盘王巡游仪式、长桌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挑战赛、山歌对唱、篝火晚会等瑶族民俗活动,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粤西地区瑶族传统文化,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活动吸引了近3万人次到场参与,让阳春的特色瑶寨更加声名远播。”阳春市永宁镇党委书记廖声斌介绍,与2018年举办的第一届盘王节相比,本届盘王节不仅参与人数是前者的30倍,而且主办单位从横垌瑶族村委会变为阳春市人民政府,充分体现了当地的高度重视。
当天,嘉宾游客们在瑶族农特产品展销区流连忘返,瑶酒、瑶茶、瑶药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山上采摘的软姜、独角金、巴戟天、黄桐等瑶药的功效非常好。”横垌村民赵伯家族几代传承瑶医,在本次盘王节上,他带来的几十种特色瑶药受到游客青睐。
举办盘王节活动,是阳春市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阳春市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这一契机,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力激发少数民族聚居村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活力。
随着瑶族村寨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发展创业,赵声万就是其中一个。在村落的高处,一栋具有瑶族特色的吊脚酒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赵声万返乡创业后建立的瑶酒、瑶茶店。
“在阳春市第二届瑶族盘王节期间,一天之内瑶酒、瑶茶就卖出了超过1.5万元的销售额。”赵声万介绍,近年来,他利用电商平台开展营销,年销售额超30万元。
2018年,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正式登记成立,赵声万任会长。“希望协会能够带动更多瑶族同胞返乡创业。”赵声万说,协会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瑶族传统历史文化,还组织编制了瑶族语言教材,开展瑶族传统民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研究,宣传民族政策法规,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振兴秀美瑶寨服务。
“以前村民在寨上住的是高脚木屋,如今寨里的生活改善了,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自建房,村里也铺了水泥路。”赵开团对近年来瑶族村寨的发展看在眼里,他希望,借着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机遇,今后能有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2023年11月12日,阳春市第二届瑶族盘王节暨丰收节活动在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举行,活动吸引了近3万人次到场参与。阳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内外兼修绘发展蓝图
走进横垌瑶族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河两岸”的秀丽风光。据悉,通过河道清理、蓄水砌石、绿道建设等措施,有机结合瑶族特色,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目前,该项目一期已投入资金300万元,后续将力争资金推进该项目二、三期建设。
根据计划,永宁镇横垌瑶族村委会特色村寨建设工程项目共分三期,第一期共投入资金1385万元,分别为2023年中央衔接资金300万元、市镇配套资金1085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寨头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横垌村道“单改双”项目、环村机耕路、四小园项目、民族团结广场和综合楼建设项目等。
对内要打造景观,对外交通也在逐渐“打通”。据了解,阳春至信宜(粤桂界)高速公路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并在永宁镇设置高速互通,建成通车后永宁镇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横垌瑶族村道路“单改双”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进入尾声。届时,横垌瑶族村的交通条件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通过建设阳江市首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争取申报‘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以辐射带动全市44条少数民族聚居村高质量发展。”阳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团结发展事业中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文旅节庆活动的举办,还是“一河两岸”、村居环境、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2023年以来,横垌瑶族村着眼于民族特色风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综合发力,打造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资源,规模化发展养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发展瑶族传统文化产业,如以瑶医瑶药、瑶浴、当地特色食品、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为重点的民族特色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瑶寨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瑶族歌舞、瑶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瑶族节日、节庆文化,积极开发游客参与度深的体验项目;“廊带式”开拓旅游精品线路,增加旅游日程,留住游客,带动消费,形成民俗旅游系列品牌。
■观点
瑶学专家赵云梅:依托优势资源 打造“粤西第一瑶寨”品牌
“阳春市永宁镇横垌瑶族村集山水风光、人文风情等优势资源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瑶族网副总编辑、瑶学专家赵云梅认为,跟随广东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步伐,阳春市应全力擦亮“粤西第一瑶寨”品牌,以“百千万工程”助推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继续制定完善横垌瑶族村发展各项规划,力争打造集瑶乡特色风情、自然生态研学、生态科普、山地运动、森林漫步、奇景登山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
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区域特色。以桃源瑶乡为重点特色,以康养为辅,融合瑶医瑶药的深度体验,吸引注重康养的中老年人客群。
完善基础设施,连片打造景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全域旅游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整体规划包装,连片打造石船顶、蚂蟥石、木龙坝瀑布、新江断桥、飞来寺石塔等景点,突出民族特色旅游的差异性。
更新打造理念,完善运营机制。采用合作开发、委托经营等多元化创新模式,为横垌瑶族村探索出可持续且富有创新生命力的乡村振兴模式。
做好保护传承,写好瑶寨文章。保护好横垌瑶族村水光山色的生态美景,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好瑶族文化;改造融入瑶族文化的独特民族建筑,努力将横垌瑶族村打造成集瑶族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