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响应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的号召,立足岗位,发挥所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奋战在一线救治、科研攻关、建言献策、宣传引导等各领域,特别是一大批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主动请缨,逆向前行,义无反顾支援湖北抗疫前线,充分展现了我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担当作为。
一、主动宣传引导,传递抗疫正能量
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利用专业优势,广泛宣传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传递疫情最新动态和疫情防控知识,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答疑解惑,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知联会”)前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罗颂平专门为孕妈妈们提供在线防疫咨询;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万崇华成立13人“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防疫在行动志愿者团队”,为广大师生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多个业务科室的10多位党外知识分子组成服务队,免费为群众提供实时、快捷的预防和心理咨询服务。
二、积极建言献策,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
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建言献策的特色优势,立足本职专长,通过省委建言“直通车”、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等渠道,在医疗、科研、民生、复产复工等方面提交多份高质量意见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获相关领导批示及有关部门采纳,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改进完善和效能提升。如全国政协委员、省知联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刘昕提交的《关于有效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的提案》在3月5日的《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暨南大学知联会常务理事、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提交的有关华侨华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三篇报告被采纳;省知联会副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青撰写了《关于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序复工复产打好经济保卫战的政策建议》《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等10份建言材料,并组织撰写相关报告约40份,其中30份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广东药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向省有关部门和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等报送建议、提案等20余份,多份得到采纳。
三、有序支援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针对医疗一线医用口罩、防护服、食品等物资紧缺的问题,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广泛联络海内外校友和统一战线成员,多途径筹集资金和装备,通过正规渠道科学有序支援一线医务人员,用真情义举与前线人员共克时艰。如中山大学教授杨宏志,为医院一线人员订制防疫中药,并推动北京科创企业向广州本地和武汉志愿队分别捐赠价值30多万元的治疗仪器和保健设备;中山大学侨联联系食品企业,先后调集235箱食品支援赴武汉医疗队;广东医科大学杨劲松教授参与制作原创抗疫歌曲《天使恋人》的翻译工作,并号召学校同事积极捐款支援湖北前线。
四、义无反顾“逆行”,冲锋在抗疫最前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主动请战,勇敢逆行,一部分人千里驰援,投身湖北疫区,一部分人坚守本职岗位,为我省群众保驾护航,冲在抗击疫情、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前线。截至3月9日,中山大学已陆续派出509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疫区;暨南大学派出三批共89名医护人员,其中党外医护人员56名,占总人数的63%;南方医科大学先后派出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病医院、顺德医院、南海医院共14批医疗队共288名队员,其中党外医护人员146名。在地级市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二医院的党外知识分子踊跃报名,共有24名医护人员入选湛江市第一、二批援助荆州医疗队,其中党外知识分子12人,占比50%。
五、全力科研攻坚,用科学力量击退病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医学科研党外知识分子,正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不懈钻研,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只为早日找出致病根源,提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治愈疗法,研制预防疫苗,用科学的力量击退病毒。如南方医科大学无党派人士代表陈征、周宏伟、吕英等,分别在临床数据分析、快速诊断、中药预防等方面取得进展,广州医科大学教授赵金存临危受命,出任广州新冠基础研究攻关组组长,成功分离第一株在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病毒毒株;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郑劲平和企业合作,完成了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验证工作,即将开展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