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将于12月19日举行,这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一次重要选举。153名候选人竞逐90个议席,候选人来自各个阶层、身份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众多新面孔,“区区有竞争,个个界别有得选”,充分展现了新选制引领下香港民主政治新气象。
选举制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新的宪制性制度安排。香港回归后,历次重大选举制度的修改都是在中央主导下实现的。在中央主导下完善有关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
香港回归以来尤其是过去几年的管治实践表明,立法会正常运作,重塑行政主导下的良性行政立法关系,关系香港经济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关系香港把握机遇、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一些议员将经济民生议题“泛政治化”,裹挟民意,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拉布”等方式频频破坏立法会正常运作,刻意阻挠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甚至企图通过操控选举夺取管治权,危害已成共识,早就不得人心。
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是基本的政治伦理,天经地义。通过完善选举制度,坚决把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之外,确保选出管治能力强的真正爱国爱港者,让民主制度回归良性竞争,回归为民众谋福祉的初心,对加快推动香港形成良政善治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车长、注册电工……一张张候选人新面孔,有力说明了新选制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一位位候选人走入街头社区、劏房笼屋、渔港农户,一份份竞选政纲聚焦经济民生话题,生动展现了新选制调动候选人呼应民意的积极性。“爱国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绝不是要搞“清一色”;注重的是公平竞争,比能力、比政纲、比理念、比承担,而不是分化、撕裂和恶斗,其优越性和进步性必将随实践不断彰显。
香港的民主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港人的积极参与;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每一位港人以责任和担当去共同创造。新选制孕育新气象,新气象昭示新未来。珍视权利,选贤与能,画出最大同心圆,香港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