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港澳各界热议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时间: 2022-07-02 10:33:56 来源: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日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来自港澳的各界人士第一时间收看收听了就职典礼直播,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他们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香港过去为国家所作的贡献而激动,为习近平主席对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的重申而振奋,为习近平主席对香港同胞血脉相连的关怀厚爱而感动,为习近平主席对香港青年语重心长的殷切期望而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要共同努力,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更大辉煌。

  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给港人以信心和力量

  作为香港特区新一届行政会议的召集人,香港立法会议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7月1日参加了宣誓,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叶刘淑仪认为,习近平主席对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提出了四个“必须”,其中包含“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这也代表了中央全面管治权和香港特区的高度自治是有机结合的。”

  叶刘淑仪说,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了香港过去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也肯定了香港拥有的独特优势,她相信将来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将持续发挥更重要功能。

  “香港回归祖国25年不平凡的历程,足以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是我们香港人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香港立法会议员颜汶羽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总结了香港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更对未来五年香港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用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一锤定音,为香港前行指路领航,给港人以信心和力量。

  作为香港立法会议员,杨永杰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后,对落实“爱国者治港”后香港迎来的转变倍感珍惜,也对香港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香港繁荣稳定,守护七百多万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杨永杰说,习近平主席对香港提出的四点“希望”,让他深感任重道远。他今后一定会积极发挥自身职能,推动特区政府管治效能提升,让香港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并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打开良政善治、长治久安的新局面,不负国家和香港市民对立法会的厚望。

  坚守“一国”原则,方能彰显“两制”优势

  “鼓舞人心,发人深省。”在就职典礼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后,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感到十分感动和激动。她细数了香港在过去25年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三大世界金融中心、在《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排名第5位、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她说,这都有赖于祖国的坚强后盾、“一国两制”方针的准确贯彻。“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是没有一个制度可以替代的。我们必须坚定维护‘一国’的尊严,这才能发挥出‘两制’的独特优势,让香港走出其独有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对‘一国两制’重大原则的精辟论述,为香港前进的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可靠保障。”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说。

  陈曼琪认为,香港开启由治及兴的新篇章,未来五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她指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的重大要求,为香港的治理水平、发展动能、民生需要、和谐稳定,指明了凝神聚力、重点突破的方向。

  陈曼琪说,“一国两制”有强大生命力,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香港各界要坚定对“一国两制”的决心和信心,齐心排除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之路必将愈走愈广阔,‘一国两制’必行稳致远。”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长期近距离观察、研究香港发展。他认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让大家对“一国两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让‘一国’原则更加坚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充分彰显‘两制’优势。而有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香港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谋求发展。”

  凝聚求稳定、谋发展的社会共识,开创未来新局面

  “主席一开始就称呼我们为同胞,我感觉到非常亲切。然后他问候了我们全体居民,这令我感到很温暖。”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民间智库“香江智汇”会长周伯展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激动和喜悦。

  周伯展说,习近平主席用“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来形容香港和内地的关系,令他非常感动。他认为:“香港要珍惜现在的稳定局面,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全港市民团结起来开创新局面。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香港从未缺席,未来也更不应该缺席。”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清远社团总会主席、香港建滔化工集团主席张国荣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香港广大市民的关怀和厚爱,有利于增强香港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凝聚香港社会求稳定、谋发展、促和谐的共识。“作为一名社团总会负责人,我将带领各属会及广大乡亲大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发挥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作用,服务市民和广大青年朋友,为谱写香港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根愈深,叶愈茂。港澳同胞一直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澳门青年、夹子音乐教育中心创办人黎翰澄同样深有感触,在成长历程中,他见证着澳门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黎翰澄感受到了习近平主席对于香港、澳门的亲切关怀,也因此倍感振奋。他说,音乐是唱响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正如饱含着港澳同胞与祖国深厚情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澳门》。“未来,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音乐让家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之间传递,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关心关爱青年人,帮助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青年兴,则香港兴。我们听了特别感动,背靠强大祖国,未来更美好!”7月1日10时,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青年齐聚一堂,在员村工人文化宫集体观看了电视直播,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激动地说。

  林惠斌说,他从香港来到广州发展已有21年,一直致力于帮助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他希望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扮演好“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把“走进来、留得住、可发展”作为香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习近平主席的号召下,港澳青年之家一定会更好发挥‘湾区引路人’的作用,帮助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的最后,专门对香港青年发展的方向作出重要指示,足见主席对香港青年的关爱。”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说。

  霍启山留意到,随着这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政策措施惠及港澳青年。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就给予港澳青年在大湾区逐梦提供了更多支持。而6月30日发布的《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也涵盖鼓励港澳青年就业、服务实习、促进职业成长、开展交流活动、帮助安居置业等内容。

  他说,自己将与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香港青年的爱国意识和对“一国两制”的深切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意识,让他们在建设美好香港、投身国家发展的路上走得更顺畅。

  “作为在惠州的港人组织,我们将团结各个社团组织,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和跟踪服务,全力保障在惠的港澳居民完全充分享受到便利措施的红利,更好地在惠州生活和发展。”惠州仲恺高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会长宋东说,他愿意通过亲身体验向更多港澳台侨青年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阔前景,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

  香港青年要抓住历史机遇,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我读中学一年级的那一年,香港回归,转眼间就已经25年了。”广东省青联委员、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明伟杰感慨道,过去25年,在祖国的关怀下,香港的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发展迅速,也巩固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青年对于国家的归属感越来越强,有了更多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增进了民族认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香港与内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交流交往更加密切。“未来,我们香港青年必定抓住历史机遇,全力以赴投身建设美好香港。”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学师汇创始人李柏亨正在筹备参加2022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他感慨地说:“感谢国家为港澳青年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特别是《南沙方案》发布后,越来越多的港澳团队入驻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在南沙生根、发展。希望更多青年来到南沙这个‘宝地’,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在内地打拼事业十多年的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陈丹丹,亲眼见证了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

  “投身国家发展的时代浪潮,既能成就个人的事业梦想,也能为国家贡献个人的青春力量。”在陈丹丹看来,香港青年在把握自身前途和国家命运中,必须坚持爱国爱港、尊重法治信念,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参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伟大实践;坚持传承好港人永不言败的“狮子山精神”;坚持承担起香港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作为香港青年,我们要不负主席的关爱和支持,用我们火热的青春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陈丹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