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此前我曾粗略读过。在党校期间,根据党校的课外阅读布置要求,我又重温读完该书,在延安开展现场教学时,我们还到了梁家河村,实地感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对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中也有了诸多的感悟和体会。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优秀品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条标准”,我认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重点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以下五种精神和品质:
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的执着追求。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去坚持和奋斗;党的干部没有理想信念,只能走向虚伪甚至堕落,可能连普通人都不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从40年前走出窑洞、北上求学的那天起,“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牵引青年习近平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给我们中青年干部很大启示,只有到基层历练,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才能在实践锻炼中牢固树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家国情怀,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服务的使命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根本使命。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青年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青年习近平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我们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按照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部署要求,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三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对近平的思想和价值观起作用的,并不是标语、口号和高音喇叭的灌输,而是知青岁月那日复一日艰苦的生活和劳动,是当年同我们农民兄弟朝夕相处的那二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7年陕北农村生活,青年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积累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黄土高原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为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这给我们中青年干部很大启示,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我们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四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的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担当的精神。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尤其要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树立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五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好学上进的进取精神。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折服。“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曾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我们深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定要有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始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加胜任我们的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所提“五条标准”当成“好干部”自觉追求,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念信念和价值追求,自觉约束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去达到这个标准、践行这个标准,把新时代的“好干部”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李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