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质量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 2020-05-28 10:53:23 来源: 本网原创稿
【打印】 【字体: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关于“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推进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等重要战略指引,针对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面广量大、类型多样、作用突出等实际,笔者利用参加省委党校进修学习机会,深入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并与广东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了解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升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质量、助力推进“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思路和对策。

一、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突飞猛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前进。

(一)管理体制初步建立。2012年11月,经省委组织部、省“两新”组织党工委批准,成立了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统筹、指导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设在省工商联,日常管理工作由省工商联党组具体负责。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设委员9名。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工作主要职能有:统筹、指导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直接联系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联系指导省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抓好在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系指导部分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商协会抓好会员单位的党建工作。还承担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涉及非公经济领域党建的工作部署,领导管理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

(二)基层基础初步夯实。省委出台《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工作部署。在非公领域党建方面,广东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借势借力与挖掘自身潜力相结合,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头雁”工程,着力扩大“两个覆盖”,切实提升规范化水平。

(三)党的建设初显成效。一是“两个覆盖”初具基础。广东省非公企业党组织近4万个,覆盖率为83.2%。全省单独设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的地市19个。全省单独设立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直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056家,党员12.1万名。全省个营企业协会党组织1226个、党员9974名。二是企业作用进一步凸显。各地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创先争优。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集思广益、献计出力,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推动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实现税收、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4.1%,税收占全省的56.8%,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60.8%,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

二、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要求、对照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目标、对焦我省非公经济组织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需要,当前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够畅顺问题,党建工作未能达到“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要求。

(一)成员单位设置不够科学。目前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组成人员分别来自省直不同单位,党委委员因为各单位的岗位调整变动频繁,给日常履行职能造成了困难。各单位派出的党委委员分别来自本单位机关党务或业务部门,有的较熟悉党务,有的较熟悉业务,开展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平衡,成效差异较大,有的未能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的鲜活情况,这些都给党委统筹协调各系统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工作情况带来现实问题。

(二)管理体制机制不够畅顺。商会协会“脱钩”改革后,工商联不再直接负责管理所属商协会党建工作,造成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与社会组织党委在对商会党建领导管理体制上既有交叉又有盲区。市县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设置不统一、机构不健全。有的地方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和管理上呈现多种模式混合,组织关系挂靠情况五花八门,条块调整难度较大。

(三)系统力量配备不够充实。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办公室人员编制配备薄弱,难以承担所负责工作职能任务。全省仅4个市有独立办事部门,5个市有专门人员编制。党务工作者队伍薄弱,设在工商联的大部分机构只是挂了个牌子,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工商联机关调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大部分是兼职,“挂名书记”是常态,抓党建工作精力和时间有限,党务工作水平不高;党务人才储备不足,党组织书记难选难配现象突出。

(四)工作督促指导不够有力。不同程度存在“上热下冷”问题,工作任务落到基层、落到支部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行动还不够快、措施不够有力,有等靠和观望思想,比如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有的还停留在研究制定方案过程中,有的虽然有方案,但未按照方案实质性推进。制定了方案的地市和党组织也存在结合实际不紧、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实、照搬照抄、机械执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在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短板和弱项需要补漏补缺,一些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发展党员、基础工作台账不规范。各级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构部署工作更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定期分析研究非公经济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不够充分,督促检查和指导不够及时,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推动不够有力。

(五)日常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抓党建和抓业务存在“两张皮”问题,比如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在推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过程中,在部分委员单位的业务部门层面,过多强调不懂党务、也没有抓非公党建的职责要求,难以结合业务推进工作落实,加上体制不顺、人员不足等客观原因,导致一些工作在委员单位难以落地。各级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在领导和管理直属党组织方面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指导不全面等问题。各级非公经济组织党委普遍不能准确掌握本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底数和台账,对直属党组织缺乏规划指导,对党员教育、收缴党费和发展党员等工作不够熟悉,存在党统党费账号没有单设、发展党员步骤简化等问题。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党建经费紧缺。还存在党组织规范管理资料(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手册、支部工作手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等)无处申领、缺少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党务工作者培训渠道较少等问题。

三、提升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设计。建议完善出台《广东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进总体谋划部署,着力强化“一个核心”,即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引领;发挥“两个作用”,即发挥非公有制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推进“三个转变”,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注重组织覆盖向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转变,从注重抓党组织组建向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转变,从一般性要求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构建“四个体系”,即“网格布局、区域统筹、三级贯通”的组织管理体系,“专、兼、聘”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财政拨付、党费返还、企业统筹”的经费保障体系,“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严格考核”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二)调整充实我省非公经济党委。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对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组成单位和委员人选做出相应调整充实,同时建立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原党委委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适当增加其他相关单位参加。建立健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各级纪委,发挥纪委在督促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等职能作用。

(三)理顺全省党建工作网络机制。按照“网格布局、区域统筹、三级贯通”的思路,建立健全省、市、县“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一是“网格布局”。强化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省工商联党组)抓党建主体责任,统筹部署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和所属商会党建工作。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委员单位具体指导本单位本系统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区域统筹”。市县对标省直做法,建立健全相应非公经济党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三是“三级贯通”。省、市、县三级贯通,建立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在协助配合本级“两新”党工委党建工作、直接联系管理本级工商联副会长(副主席)以上企业和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广东企业党组织、领导和管理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等职能职责范围。

(四)加强非公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专、兼、聘”相结合的思路加强非公经济党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用好专职队伍,除省、市、县(区)各级配备的行政专职党务干部外,用活用好党建工作指导员这一“关键队伍”。实行公开招考、契约管理,将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到工业园区、非公企业等一线开展党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出台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挂点联系基层制度、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扩大兼职队伍,邀请机关单位、行业协会、企业村居在职工作人员兼任党群联络员,给予适当补贴,赋予一定职责,让他们结合业务工作,挂靠党建基础薄弱的企业,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三是聘请党建专家,借力“外脑”,聘请热心党建工作,有基层党建经验,理论基础扎实的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为党建顾问,帮助破解难题,指导工作。

(五)推动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议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修订完善中共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单位职责等制度文件,围绕日常工作、党内生活、工作联系、纪律建设、群团建设、党费管理、评选表彰、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新的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督促指导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党务工作者培训、党务信息系统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共同组织活动、开展教育、交流调研和座谈研讨等方式,加强各行业党委间工作联系交流,共同推进“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企业支持为辅,党费全额返还作补充”的多元化党建经费保障体系,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融合互促。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企业治理、企业和谐“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出资人、管理层、员工、服务对象等主体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利益协商协调工作机制。二是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团队建设融合互促。探索建立党组织负责同志与企业高层人员“交叉任职”制度,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企业行政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监事会等机构。实行培育党内人才与企业人才同向发展,实现人才教育共建共用,把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互促。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和妇建工作。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创优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激发党员员工荣誉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凝聚在一起,成为抓生产、促发展的示范引领。

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刘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