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安工厂已经100%复产,佛山工厂预计本月能达到90%的产能,5月能达到满负荷。”
尽管市场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佛山市欧陶无机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天生对于企业今年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
欧阳天生是江西籍企业家,佛山市江西商会邀请他为会员企业做了一场分享会。类似的分享会,今年以来江西商会已经举行了多场。“让企业家为企业家上课,帮助大家共渡难关。”江西商会党委书记魏俊佐说。
江西商会是在禅城区的各商协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疫情发生以来,禅城辖区的各级各类商协会成为企业的“娘家”。
“区工商联也是商协会的‘娘家’。”禅城区委统战部负责人说。疫情暴发以来,在区委统战部指导下,区工商联在传递信息、推动防疫、协助复工等领域,当好商协会和企业的“娘家人”。“大家凝聚共识,形成发展的共同体,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该负责人说。
学先进 助复工
当好企业复产“暖心人”
欧阳天生说,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首先需要企业有信心。
今年2月18日,欧陶复工伊始,欧阳天生就宣布了一个让员工感到振奋的消息:“欧陶今年不裁员,不降薪!”
欧陶所有部门都被要求复盘去年的开支情况,挤出了数百万元可节约的行政成本。此外,“今年国家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油价也下降了,节约了我们大约8%—10%的成本。我们物流车辆使用‘回头车’,又节约了10%。”欧阳天生说。
在魏俊佐看来,欧陶应对疫情的一些经验对其他企业同样适用。疫情发生后,江西商会连续组织了好几场活动,邀请欧阳天生等企业家分享经验,得到商会会员的广泛好评。江西商会是非公经济党委的示范培育点。在此次疫情中,党建引领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商会是传递政府复工复产政策的重要渠道。魏俊佐说,相关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从审批到备案,每一次调整商会都第一时间告知企业。“我前一天接到商会会员的电话,希望我们帮忙协调加快复工审批。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政策改为备案制的消息。”魏俊佐立刻将政策转发到商会群,不到一个小时,商会几乎所有企业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大家都很高兴!”魏俊佐也很开心。
佛山市湖北商会党委副书记董新文说,有一家会员企业原本有80多名员工,受疫情影响,复工后只有8人到岗。还有一家企业有接近1/3的员工在湖北老家,无法到岗。湖北商会得知后,组织开展员工调配工作,最多的一次调配了200名员工支援一家企业复工。
南庄镇商协会建立了24小时联络机制,全员轮换值班接收政府信息并解答企业咨询。商会还被纳入镇防控指挥部企业管理部分,成立商会服务组,专门负责会员企业的信息摸查工作,收集整理企业的复工备案及诉求,协助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复工申请。祖庙总商会鼓励辖区商业体给予进驻企业(商户)减免租金等优惠,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让禅城区总商会直属商会副秘书长余杏仪印象深刻的是,商会为会员企业之间物资采购当上了“红娘”。佛山市润汇食品有限公司转型网上商城和自建APP销售。余杏仪偶然得知有一家会员企业新近开展了绿色农产品业务,便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润汇与这家企业的合作。
送口罩 赠物资
做好企业防疫“贴心人”
“我们给销售客户不送别的,就送口罩。”欧阳天生说,疫情期间,这比什么都能打动客户。
在疫情暴发之初,企业最缺的就是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佛山市潮州商会先后分三批向会员企业发放了7000个口罩。潮州商会执行秘书长蔡生说,采购经费全部由商会承担。
对于佛山市湖北商会副秘书长王亚萍来说,这个正月是她进入商会工作以来最忙碌的一个月。她是商会党员防疫工作队中的一员。
董新文说,湖北商会1月26日就发出通知,要求会员企业劝导回鄂员工,如未返回佛山的继续留在湖北,已返回的迅速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隔离。2月3日,商会组建了10人的党员抗疫工作队,包括8名党员、2名志愿者。在一个月时间里,工作队联合商会下属分支机构,对商会掌握了解的近万名湖北返佛人员进行了一次大排查,确保没有遗漏。湖北商会有1066家会员企业、18个分支机构。“虽然我们在微信群也发了通知,但为了确保他们收到信息,我们每个单位要一家一家打电话。”
在南庄镇,当地商会会员企业有134家。在防疫期间,南庄商会累计为企业采购口罩约65万个、消毒液约5580公斤、测温枪约260支、酒精约228L。而最让南庄镇商会工作人员冼林昌印象深刻的是,从1月底到3月中旬,商会办公电话超过1200个,工作人员登记了上千家企业采购需求信息。
禅城区总商会直属商会先后帮助企业采购了20万个口罩,一批测温枪和消毒物资。有一家会员企业工厂转产口罩。商会得知后及时告知其他企业有关信息,拓宽企业采购渠道。
访社情 纾困境
当好商协会的“娘家人”
“各类商协会是企业的‘娘家’,我们就是商协会的‘娘家’。”禅城区委统战部负责人说。
疫情发生以来,禅城区工商联建立起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和服务性的政企长效联络机制。他们建立了政企联络小组微信群,相关企业均安排1名企业联络员入群,在群里实现政策信息发布,商协会与企业经验交流、复工复产问题反馈等政企高效对接渠道。“有什么政策信息,我们第一时间就在群里发布,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区工商联秘书长吴德良说。
区工商联针对辖区建陶、针织、不锈钢等多个重点支柱产业和区领导挂点的5家重点企业,制定走访调研计划表,围绕企业、商协会防疫和复工复产两大主题,以了解落实情况、倾听问题诉求、收集亮点经验为三大内容,开展系列走访调研。几个月来,他们走访调研了数十家企业和商协会,收集整理了一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目前绝大多数已经得到解决,得到企业的好评。
在复工防疫的关键时期,区工商联专门策划制作了《企业防疫指南》小视频,帮助企业上好开工“第一课”。他们还联合区内多个职能部门、辖区内商协会、媒体等力量,合作开设系列网络互动课堂——政社企携手克时艰·禅城利企学堂,通过视频课程为企业复工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策解读服务。
吴德良说,学堂已播出两期,广东友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纳威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已迅速对接到相关部门、银行,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享受了各自的融资优惠,成为利企学堂活动的首批受惠企业。
区工商联还利用禅城区实施的区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的长效机制,以及在抗疫工作中工商联等区政府多个部门快速响应机制,跨区域协助辖区企业解决突发难题,帮助挽回企业损失上千万元。同时,组织毕业生专场线上公益双选会帮助企业招贤纳士,举办“金融助企—融资对接会”“潮州商会与金融机构服务对接会”等,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融资等问题。
在区工商联的指导下,禅城辖区各级各类商协会发挥出八仙过海的本领,切实把帮助企业复工防疫落在实处。而商协会也有了“娘家人”,开展工作更加有底气有支撑。
聚共识 促发展
齐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谢启波说,商协会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不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也对地方复工防疫工作提供了支援。
佛山市闽南商会在1月30日发起号召会员企业捐款捐物。2月9日,商会采购的第一批750个护目镜送到了禅城区红十字会。2月24日,商会捐赠了第二批包括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在内共26箱医用物资。会长陈主明说,企业家和社会团体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欧阳天生的企业里,他特意设立了儿童专区,以方便那些因学校放假孩子无人看管的员工在公司内托管。他还设立了关爱基金,允许员工在没有更多绩效收入来源时,向公司暂时借款应急。“也许大家也体量公司难处,只有一位员工提出暂时借款。”欧阳天生说。
许多异地商会向禅城区和全市其他区的单位、镇街捐赠了物资。禅城本地商会也积极行动。石湾总商会、澜石不锈钢行业协会倡议会员企业捐款超过50万元,南庄商会企业捐款超过150万元。
这个“共同体”也超越了佛山地域,一些异地商会把在佛山的会员企业与家乡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湖北商会在1月27日就发布了《抗击疫情倡议书》。据不完全统计,商会会员和分支机构通过不同渠道向家乡捐款400多万元,捐赠防疫物资价值300多万元。商会负责人也向佛山市红十字会捐款13万元。“大家都在为家乡和佛山抗疫出钱出力。”董新文说。
令潮州商会党支部书记许宏生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时间里,商会会员采购了潮州家乡7000斤的潮州柑。2月底的一天,晚上9时许,许宏生得知家乡柑农产品受疫情影响滞销。商会主要领导发动会员采购。到第二天,7000斤的潮州柑已经下单,还有一个从事佛潮货运专线的会员主动承担了运输任务。这批潮州柑成为商会赠送给会员企业的“战疫礼物”。
禅城区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在区统战部领导下,区工商联和各级各类商协会当好“娘家人”,充分发动辖区商协会力量,在政策上支撑,在行动上鼓励,引导商协会,并通过它们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战“疫”。“党委政府、商协会、企业在战‘疫’中形成了共同体。”她说。
“这是禅城探索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颇有代表的一步。”一位长期从事社会组织研究的学者表示,商协会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起到了连结政府和企业、上传下达和共享资源的积极意义。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源自与企业紧密的合作共存关系,商协会有效地调配企业间的资源,在疫情期间达到企业互助的良好效果。她评价说:“禅城辖区的商协会,运用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力量筹集抗疫物资,减轻了政府部门在协助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压力,彰显了企业和社会本身的能动性,是一种企业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