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汇聚民企力量 村企双兴双赢 蕉岭县加快推动从“帮”到“兴”的转变,积极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时间: 2021-08-16 09:18:01 来源: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图片说明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也升级成为“万企兴万村”行动,蕉岭如何为之?

  村庄“美丽指数”、群众“幸福指数”、企业“发展指数”不断提升,是蕉岭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具体指南。

  目前,全县发动各类帮扶企业82家,开展对接帮扶项目96个,实现所有行政村至少有一家企业对接帮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累计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2.5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联村、项目带村、就业扶村,村企共建,让有限的民企资源发挥最大的帮扶效应,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蕉岭正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万企兴万村”模式,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面子”靓 提升乡村风貌

  文福镇羊岃自然村,面积并不大,名声却不小。

  这里,曾培育出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是当今国际数学界泰斗丘成桐院士的祖居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羊岃自然村有了新貌。

  干净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串起福寿堂、耕读园、力田草庐等一个个精致的乡村节点。行走在村庄里感受乡村之变的,除了本村村民,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现在的羊岃村,就跟花园一样,成了乡村打卡点。”羊岃村理事会副理事长丘德嵩笑着说,乡村变美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自然更高了。

  羊岃村“颜值”不断提升,既有赖于干群同心建设,亦有企业的参与贡献。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文福镇乡村建设,以企业之力描绘乡村之美,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我们结合文福周边村各自的实际情况,向文福镇政府捐赠专项资金,由文福镇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将其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塔牌集团党委书记李斌介绍,集团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的科教卫生、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回报社会和帮扶困难群众。

  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蕉岭县制定了《蕉岭县乡村振兴企业帮镇扶村工作方案》,按照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企业帮镇提升乡村风貌行动。

  由“万企帮万村”升级到“万企兴万村”,蕉岭县更加注重发挥工商联和各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和组织优势,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商(协)会、社会组织等与镇村自愿结对,提升乡村风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帮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内生动力的调动。”李斌介绍,针对乡村风貌管控和新村建设,集团在帮扶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激发当地干群的建设热情。其中,新铺镇象岭村新农村建设便是积极的探索之一。

  针对象岭村村民清拆意愿不强、建房资金有困难,企业主动对接,与镇、村领导、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议,成立了由镇、村、企业、村民代表组成的新铺镇象岭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定了《新铺镇象岭村新农村建设专项公益基金管理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借款人无抵押物及无担保人融资难问题,集团从设立的“象岭村新农村建设公益专项基金”划出一笔专项资金作为需贷款建房户提供质押担保的银行存款,解决部分村民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当担保解押后,该资金仍将用于象岭村新农村建设后续开支。

  如今,在新铺镇象岭村,一栋栋具有客家特色的别墅即将完工,成为周边靓丽的风景线,为乡村美再添一抹色彩。

  “里子”强 发展特色产业

  “这是我们的鲜菇,今天早上刚刚采摘的,稍后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配送。”广福镇广育村的黑木耳产业园里,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辉查看摆放整齐的鲜菇,更加坚定食用菌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念头。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基础,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育村合作建立了黑木耳产业园,通过租赁厂房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

  “蕉岭的土地并不多,因此要发展一些高效农业,我们考察了这里的自然条件,确定了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彭辉介绍,以企兴村,不能把企业和村的发展分离,更不能忽视企村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展一批特色乡村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蕉岭县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把成效作为衡量的尺子,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等优势,盘活利用结对村的资源和资产,帮助结对村开发产业项目,探索“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党员+村民”经营体系,鼓励企业对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充分就业、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为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经营,提升食用菌产业化水平,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摸索出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的全新经营模式,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经营。农户、社员、经营者和股东“四位一体”的身份,更好地实现联农带农,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率。

  “实际上,企业在带动农户种植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要形成一个区域品牌,靠公司单打独斗是很困难的,如果从企业到农户形成良性的正循环,无疑会事半功倍。”彭辉表示,通过发动农户种植食用菌、提供工作岗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将农户的无效劳动力转为有效价值。

  除广育村外,公司还与广福镇叶田村、石峰村、豪岭村、乐干村、洪才村等村达成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叶田村11个种植大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底子”稳 加快联动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乡村要振兴发展,仅靠政府还不够,更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村企结对帮扶中,卓创乡建发展集团与蕉岭县政府在九岭村联合创办了广东省首个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成为当地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更成为乡村联动发展的“杠杆”。

  “学院在总结蕉岭和各地三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设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准扶贫工作、农村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培训部主管刘玉招表示,通过学术研究、专题培训、主题论坛、政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方式,不仅培养了九岭村的干部,还为村民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为九岭村和蕉岭县的脱贫攻坚提供了智力支持,输出了人才队伍。

  对内美环境提信心,对外树形象谋发展。

  一个村,是一个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点,如何把企业和乡村的点连起来,延长发展线,是蕉岭“万企帮万村”行动转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发力方向。

  “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不应该是简单的叠加,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需要看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新任务,统筹企村资源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升级,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做强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

  “现在,我们不仅是把培训课安排在九岭村,还结合周边的乡村,如东岭村、广育村进行联动教学。”刘玉招认为,美丽乡村培训班带来的不仅仅是培训管理费用,还延伸到住宿、餐饮、土特产等产业,有效盘活乡村各种资源。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可以看到,蕉岭广大民企除为农村地区提供直接的帮扶资源外,还着重将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与乡村的资源禀赋相结合,将村民纳入现代产业链条,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实现村企互惠发展,推动从“企帮村”向“村企共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