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四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新特区

时间: 2021-07-16 09:16:26 来源: 珠海市委统战部
【打印】 【字体:

  图片说明

珠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才武出席珠海市实验中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揭牌仪式。

  广东省珠海市是全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8.78万人。近年来,珠海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四心”服务牵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新的发展阶段特区建设“二次创业”凝心聚力。市实验中学、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集体;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市第四中学等9个单位获评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集体;12人获评全国和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以“包容之心”助力融入珠海。印发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案,落实少数民族群众市民化待遇。推行“网格员+”服务模式,每个网格选聘1-2名热心群众作为民族工作联络员。广泛开展“同饮珠江思源水,共育民族团结花”等活动,参与群众6000余人。近两年指导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组织文艺晚会、茶话会等6次,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参加街道社区节日联欢、纪念日座谈、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热爱珠海、与本地群众交流交融。

  以“温暖之心”开展真情服务。建立民族议事联络机制,设置少数民族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等服务。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近两年提供法律援助200余人次,解决子女入学问题50余人次。举办新疆籍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与政策培训15期,覆盖900余人次。严格落实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开斋节、古尔邦节放假,清真饮食补贴等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仰和习俗,在宗教、殡葬等事项上提供必要条件,部分街道、社区开通微信、微博等,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途径。

  以“公平之心”营造和谐环境。坚决守好法规这个民族团结工作的底线,做到关爱有度。把民族政策法规教育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点,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等,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定期到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社区、企业、学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将“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纳入全市“平安细胞”创建考核指标,推动社区民族事务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平均年走访少数民族群众200余人次、解决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10余起。

  以“真诚之心”携手共同发展。通过派遣援助干部、资金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云南怒江,四川甘孜、凉山,西藏林芝等民族地区帮扶。近两年累计启用帮扶资金近8亿元,帮扶项目100余个,帮扶地区发展实现了由“刀耕火种”到信息社会的“千年跨越”。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云南、广西民族地区建立“纳思达班”“纳思达实训室”等校企合作模式,累计招录少数民族员工10187人。办好内地民族班,年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学生教育和生活,推进内地班学生与当地学生混学、混宿、混餐,“民族团结一家亲”培土活动等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内地班办学取得明显成效,高考上线率保持100%,本科上线率保持96%以上,连续多年领跑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