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广东应发挥侨胞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时间: 2022-09-29 11:26:13 来源: 南方日报
【打印】 【字体: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也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十年来,中国如何参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国际多边事务中发挥怎样的建设性作用?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长期身处中外交流一线,对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保持持久关注。在频密的国际交往和智库交流中,他日益感受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更加深入参与国际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中国有实力也有能力引领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通过发扬“和合文化”传统,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引领性作用,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达到新高度

  南方日报: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扮演的角色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

  王辉耀:全球治理体系是全球治理实践需求的体现,是国家间力量格局和权力关系的体现,也彰显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起点。改革开放后,中国越来越多支持和参与国际通行的沟通协调机制,陆续加入经济、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协定及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标志,也是中国深度参与各领域国际机制建设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起点。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及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人类正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新机遇?

  王辉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致力于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发起创立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为推动全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全球治理机制中,中国一方面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基础设施投资等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治理方案,另一方面作为东道国积极进行机制化建设,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新领域全球治理机制。

  中国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共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指引下,中国提出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理念,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倡导多边合作等实践,在国际社会广泛凝聚共识、为国际社会注入信心与动力,引领全球经济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中国建设性参与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是促成《巴黎气候协定》的关键谈判方之一。《巴黎气候协定》最终确立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自下而上”的减排机制,这正是中国所主张的包容精神的体现。2020年9月,中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再一次展现了大国担当,也为世界经济绿色转型创造了新机遇。

  发扬“和合文化”引领世界更趋包容

  南方日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哪些深刻变化?

  王辉耀:在过去30多年的全球化高歌猛进期,普遍性的繁荣发展掩盖了国际体系与世界秩序的不公平、不公正,这在世界经济放缓时便凸显出来。

  全球治理不仅面临着世界各国参与不足的局面,还存在着旧的国际治理机制无法处理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成为世界格局及全球治理重构的催化剂,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使全球化在转型发展中掀起新的高潮,可通过创造更大的联通市场使地区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增进地区互信合作、繁荣发展和人员友好往来。

  南方日报: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中国有哪些积极意义?

  王辉耀: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改变了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然而,当前全球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包容性不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很好的彰显,会被忽视甚至牺牲。

  因此,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必须提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推动国际秩序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国际关系及全球治理实践需求,这既有助于中国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也能为实现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有实力也有能力引领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特别是大国竞争成为常态,中国更加有必要发扬“和合文化”传统,展现更大稳定性和确定性,引领世界向更加和平稳定、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助力构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

  南方日报: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国际社会将如何受益?

  王辉耀:我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多边主义捍卫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及全球治理引领者,正在探索创新及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中为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

  中国深化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并构建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将使国际社会持续受惠于中国发展。中国可凝聚更多海内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力量助力沟通中外,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儒家文化圈为纽带推进区域一体化,提升亚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稳定性、确定性及建设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增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互信友好、共存共荣,助推欧亚非互联互通命运与共;通过金砖国家等南南合作机制,提升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增进中欧友好,发挥欧盟在大国间协调平衡的作用;推动中美打造良性竞合关系,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体制机制支持。

  在全球治理机制的新一轮变革期,从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构建、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完善、新型国际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创建及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发挥更大建设性、引领性作用,在自身稳定发展同时为国际社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同海外侨胞联系紧密的广东可以如何发挥优势?

  王辉耀: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在中国深化参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可继续发扬开放创新、务实进取的精神。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及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新机遇下,广东可加强同港澳的合作,增进同东南亚等地的合作,不断实践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治理法规制度,为中国参与并引领国际数字合作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理论智慧及实践支持。

  在软实力建设上,海外约7000万华侨华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人力资源。建议广东进一步团结并提升海外侨胞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华侨华人招商引资、招财引智及助力企业走出去作用,积极开展城市外交、民间外交,提升走出去民营企业国际叙事能力及国际形象建设,助力构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

  人物小传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与全球化、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管理、创新创业、中国海归、华人华侨、智库研究和“一带一路”等领域研究,撰写出版中英文著作50多部。连续多年编写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区域人才蓝皮书》系列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相关学术文章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