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如何双向“奔赴”?民盟广东省委会提出这些新思路

时间: 2024-01-22 16:37:07 来源: 南方+
【打印】 【字体:

  1月17日,民盟广东省委会召开2024年省两会媒体见面会,介绍今年省两会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省民盟今年将向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大会发言12篇、集体提案30件,议题涵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文化强省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图片说明

  记者注意到,针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省民盟将目光聚焦双向“飞地经济”,提交了《进一步优化双向“飞地经济” 破解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提案。

  2022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依托对口帮扶协作等机制,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即支持珠三角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建设主要承载产业转移功能的“正向飞地”,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设立主要承载研发创新和企业孵化功能的“反向飞地”。

  经过调研,省民盟发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飞出地和飞入地对“正向飞地”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主导权难以平衡,前者的主导权越大,越有利于在飞地园区建设中贯彻运用先进理念和经验,其所占的经济指标的分享份额越大,也有利于激励其投入更多资源;后者的参与权过小,则不利于当地各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

  对此,省民盟建议,可参照深圳前海合作区法定机构管理的模式,将飞地园区主要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授予以企业化、市场化机制运作的法定机构,进而避免飞出地与飞入地在飞地园区管理中产生管理权重叠和冲突。

  在生产成本方面,省民盟通过对比多项数据,发现粤东粤西粤北各市用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普遍高于邻省地市,部分甚至高于珠三角地区,抑制了“正向飞地”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破解该难题,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供给。省民盟建议,应由省财政厅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及参与“正向飞地”建设的地市,共同研究出台针对飞地园区用能的省级财政补贴政策,并探索实行飞地园区生产要素供应特许经营权模式,试点实施飞出地与飞入地间工业用地置换政策,进而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经过多年发展,广东的“正向飞地”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反向飞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省民盟调研发现,有的“反向飞地”尚未具备研发创新、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有的虽有少量企业入驻,但缺乏成熟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等。

  为了加快推进“反向飞地”的多元化发展,省民盟建议多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在珠三角地区联合设立“公共反向飞地”,共同出资委托第三方负责运营管理,降低委托成本。对于拥有双向“飞地”合作关系的两个地市,可针对性引导“反向飞地”研发创新成果在“正向飞地”转化落地,提升珠三角地市参与“反向飞地”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