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60周年。1月6日至8日,由广东海外联谊会主办的港澳粤籍社团青年骨干思源之旅国情研修暨考察活动成功举行。来自深圳、河源、惠州和东莞市的120余名港澳同乡社团青年骨干一同沿东江而上,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溯源之旅。
感受东江情深
1月6日下午,深圳、河源、惠州、东莞4市学员先分别在各市考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相关展览并与工程亲历者分享交流体会。
河源学员在新丰江水库移民纪念馆内观看新丰江水库模型。
当晚,4市学员齐聚河源开展交流活动。广东省委统战部、河源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河源市委统战部向与会嘉宾介绍,河源市地处东江中游,拥有华南地区第一大新丰江水库和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是东深供水工程最大的蓄水源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域面积约有370平方公里,总库容139亿立方米,水质常年维持在地表水Ⅰ类标准,曾获得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等多项荣誉。一直以来,河源高度重视万绿湖水质保护工作,积极为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居民供水饮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省委统战部表示,本次考察活动是一次思源之旅、发展之旅、交流之旅,希望各位学员追根溯源,深入了解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贡献,亲身地感受粤港澳“共饮一江水,同为湾区人”的生动实践。希望各位学员通过这次活动讲好湾区故事和广东故事,自觉地做粤港澳交流的有力推动者,引领更多港澳青年走进大湾区、认识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不忘涓涓流水情
1月7日,120余名学员一同乘车前往江西三百山,溯源东江。学员先后参观考察了护源石、思源宝鼎、三百山源头文化馆等。
护源石是2017年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时所立,高5.23米,与东江流域长度523公里相对应,宽3米,代表粤、赣、港三地;底座长4.65米,与三百山到香港的距离465公里相对应。思源宝鼎建于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由粤赣港三地各界人士捐资所建,鼎高4.65米,重4.65吨,寓意着三百山到香港距离465公里。护源石和思源宝鼎共同见证了粤赣港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浓浓深情。
三百山东江源福鳌塘旁边的护源石。
在三百山源头文化馆内,学员们聆听了东深供水工程兴建的历史,了解爱源、护源的重要性。“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当年修建东深供水工程的照片和短片,十分感动。”香港东莞石龙同乡会会董、秘书吴志华说,“我们香港青年要身体力行,多带家人朋友回内地走走,积极投资兴业,贡献祖国。”
学员在三百山源头文化馆内聆听东深供水工程兴建的历史。
“东江供水线就像香港和内地的一条纽带,将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背靠祖国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最大优势。”香港龙川同乡会青年会秘书长曾文达感慨道。
情系大湾区
1月8日,学员前往东深供水工程主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游船行至湖中央,讲解员带领学员现场体验取水过程,共饮万绿湖水,学员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员现场体验取水过程。
“我们都是喝着东江水长大的。”香港蛇口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南山区青联委员杨翠儿说,“相信各位青年会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国家对港澳同胞的深情厚爱。我们会继续珍惜祖国的每一份资源,传承饮水思源精神。”
“原来万绿湖水是有点甜的。”香港河源社团总会副秘书长邓雪儿说,“通过体验取水过程,品尝到了万绿湖水的清甜,亲身感受到东江的优质水源。今后会向身边的朋友多多宣传东深供水工程的故事,让更多香港青年饮水思源。”
香港博罗同乡社团总会副会长、博罗新动力主席李雪峰说:“这一江东江水,让我更深刻认识到粤港澳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不仅同饮一江清水,更要在今后深度的合作与密切的交流中携手筑起情感与经济的牢固纽带。”
学员共饮万绿湖水。
据了解,港澳粤籍社团青年骨干思源之旅国情培训暨考察活动是广东海外联谊会“湾区同心中华情”国情研修系列品牌项目之一,旨在更好地促进港澳粤籍社团青年骨干深入了解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发展情况,增强家国情怀,凝聚共识。
行程结束后,不少港澳粤籍社团青年骨干表示收获满满,他们将带着自己的感悟回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中,为促进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澳门龙川青年协会会长冯志钊分享道:“通过这次思源之旅,我能感受到东深供水工程的伟大,我会将这趟旅程的所感所悟传递给身边的亲人朋友。”
澳门紫金联谊会理事张龙则表示:“三天的行程下来,我了解到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回到澳门后,我会将此次的体验与感悟分享给澳门的青年朋友们,激发起饮水思源的情感,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和建设家园的奋进力量。”
香港东莞茶山联谊会妇女部副主任宗瑞盈说:“这次的思源之旅让我了解到小小的一滴东江水,包含了祖国对香港同胞无限的关爱与鼎力支持!‘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更应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与祖国同频共振。”
香港东莞大岭山同乡会副会长章咏欣说:“我们要成为东江水的代言人,回去介绍宣传东深供水工程,讲好湾区故事和广东故事,自觉地做粤港澳交流的有力推动者,引领更多的港澳青年走进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东深供水工程,全称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工程跨越广东东莞和深圳两地,是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取自东江,而河源万绿湖每年以60亿立方米的净水输入东江。开埠初期,香港一直依赖山涧水及雨水作为主要水源。随着人口压力增长及多次旱灾出现,20世纪60年代,在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下,东深供水工程启动,调东江水入港。工程自1965年2月25日建成以来,60年间源源不断的东江水注入香港,已累计供水295亿立方米,实现了香港的供水稳定,见证了粤港情深、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