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何建宗:“一国两制”是对国家、对香港最好的制度

时间: 2022-06-29 14:54:17 来源: 羊城晚报
【打印】 【字体:

  “25年来,香港已经多方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与内地交流更加密切,两地学生互相求学更加频繁。”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羊城晚报驻香港记者专访了“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何建宗。他表示,“一国两制”是对国家、对香港最好的制度,新选举制度是“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的新开端。

  图片说明

  “一国两制”是对国家、对香港最好的制度

  何建宗曾担任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助理,在特区政府工作多年。在他看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是对国家、对香港最好的制度,它是用中国人的智慧去解决了一个历史维度的问题。

  回顾香港走过的25年,何建宗认为,香港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最关键的是,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了香港特区的宪制基础,以及出台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对香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他进一步解释称,香港国安法的重要在于真正确立香港人作为中国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义务;完善选举制度对香港最大的启示就是确立了一个底线思维,即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之上,尽量增强代表性、参与性,所以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的人数由1200多人扩大到五个界别达1500人,立法会的议员人数也从70个席位增加至90个席位,调动更多政治人才去参与管理香港。新选制下的三场选举成功完成,就是“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的新开端。

  “香港背靠祖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各界人士都应该牢牢抓住大湾区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积极作为。”何建宗说。

  对于香港政界,他表示,近些年香港特区政府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他也注意到,尽管特首和高级官员经常到大湾区城市互访、探讨、合作交流,但一些香港年轻的公务员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短板。“他们大部分是在香港毕业后,进入政府工作,一直到退休,对内地缺乏了解”。

  因此,何建宗认为,香港要融入大湾区发展,如果能够让更多香港年轻公务员去内地尤其是去大湾区城市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履行特区政府公务员职责,这也是对既有香港公务员国情教育的一个补充。

  港生应担当融湾先行者

  25年来,香港多方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与内地交流更加密切,两地学生互相求学更加频繁。何建宗观察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去内地升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来香港升学。

  他告诉记者,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这个现象:内地来香港读书的本科生从1998年只有36人,到2022年已经有7000多人,香港的本科学生约15%来自内地。这反映了香港作为高等教育的枢纽,吸纳了很多来自内地的年轻人来学习,并留在香港继续发展,促进两地融合。

  而香港学生方面,特区政府在2012年实施免试收生计划,即香港的学生可以用香港的文凭考试同时报考内地的大学,可以说香港学生去内地读书蔚然成风,而且这个趋势一路上升。“可以看到,其实年轻一代的两地融合已经频繁发生了。”他说。

  为了更多促进两地青年交流融合,2017年,何建宗创办了一个香港青年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其着重三大研究方向:宪法与香港基本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人在内地的发展。

  “我们希望凝聚一批对内地了解的香港人,以及对香港了解的内地人,搭建一个交流的桥梁,共同探讨‘一国两制’未来如何走下去。”何建宗说,智库成立五年来,探讨了很多前瞻性的议题,促进两地青年融合。

  这其中包括率先研究香港人在内地读书就业身份待遇问题、研究内地高校毕业的香港学生出路问题等比较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何建宗表示,不少政策建议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

  同时,智库更是身体力行地把研究成果变为实际行动,在发布了“内地高校港生毕业研究”调研结果之后,就得到了一个相关慈善基金的支持,在广州大学城落地了“内地港澳青年学生之家”项目,并设有全职的工作人员,为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香港学生和毕业生服务,同时帮助想去内地升学的香港学生了解更多的资讯。

  鼓励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

  何建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青年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香港青年人的眼光不能只局限在香港,要开拓视野往外看,可以多了解大湾区。

  目前,香港与大湾区大多城市建立了“一小时生活圈”,他建议香港青年人可探讨“通勤式融合”,如果香港青年人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选择在香港工作,来深圳生活;如果香港青年人希望有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创业环境,但又不适应内地生活环境,可以选择在深圳工作,留在香港生活,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何建宗表示,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有着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发展空间,可以给香港人更多的选择。因此他建议,可以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信息的发布,让更多香港的年轻人了解大湾区建设的需要。

  “比如哪些产业适合他,哪一个地方的人才政策怎么样,香港某个专业的人才,有没有能力去参与和寻找就业机会等。”何建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给香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不同界别的良好机遇,只要香港能够抓住机遇,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